南京朗诵网 - 我的诵读故事 - 我和吟诵的故事

我和吟诵的故事

作者:李磊
发表:2021-04-02
点击:1036 次
类别:我的诵读故事

和“吟诵”的相识缘起于美丽中国暑期学院。

记得那时在上课的闲余,我耳边总是会传来有关吟诵的只言片语。那位对吟诵情有独钟的长胡子陈明灵老师,就坐在我的一旁。他聊起吟诵来的“忘我”状态常让我看来有点“精力过剩”。我在一旁虽然沉默,却又不自然地渐渐耳濡目染,并开始对吟诵有了些好奇。

虽然最开始觉得吟诵有趣是因为陈明灵老师“浮夸”的演技,以及他俏皮的话语,但第二次听他课时,我的想法有了改变。他的真诚,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甚至讲到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的场景,都让我深受感染。

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思考吟诵的意义。

可惜暑期学院的时间过于短暂,才相识不久,我们就各奔东西。到了项目学校后,本以为和吟诵就此话别的我,却迎来了新的机缘。

刚到学校不久,队友樊老师被校长任命为双江县大文完小参加古诗文经典朗诵比赛的负责人,由我来协助她完成任务。初来乍到,门都还没摸清,就突然来了这个重任。没有相关经验,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距离比赛又仅剩下三个星期,我实在是心慌不已。

这时我才发现,“吟诵”并未走远。它在我迷茫之时,又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在和陈老师细致沟通后,我决心用吟诵的方式来呈现古诗文,以此作为我们的参赛节目。

可吟诵到底该怎么教呢?

第一节吟诵课,我在小黑板上边画吟诵符号,边讲述规则。但因为是第一次,我心虚地发现,自己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讲到哪,孩子们只是一脸懵地在做笔记。

校长中途进来听了一嗓子,也是有点茫然,但她当时什么也没说。后来她才告诉我:“吟诵是个好东西,孩子们值得学。”

虽然孩子们并没有特别明白吟诵规则,但并不妨碍学习吟诵,因为吟诵让他们开始尝试勇敢地表达自己。

刘瑶是全班最喜欢吟诵的孩子之一,大胆又敢于尝试。一开始学吟诵时,也是我们班声音最大的一个。他“脸皮厚”,不怕错,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总是睁着无辜的大眼睛问,“为什么!”,或者说一本正经的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其他同学都是跟着老师吟诵,而他则喜欢自创吟诵调。参赛曲目之一,《小儿垂钓》中的“蓬头稚子”非他莫属了。只见他戴着草帽,斜跨小鱼篓,拿着顶端缠着红领巾的长竹子在“荷叶”中钓鱼,脑袋俏皮地左晃晃,右瞧瞧,那调皮的劲头,十足“戏精”。他的自信也感染了其他的同学。

最后一个星期排练时,大家都格外活跃。吟诵《江南》时,几条“小鱼”在“荷叶”中欢闹地游来游去,“荷叶”也是随风乱舞,看上去一幅自由生长的图画。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吟诵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

转眼就到了比赛那天。

清早,孩子们都展现出了些许紧张,就连“蓬头稚子”也没有了原先的活力。虽然前一晚我也是紧张到失眠,但还是和樊老师给他们边抹腮红,边打趣调节气氛。

直到比赛场地后,我才发现我们是最淳朴的一支队伍。相比别人的“腮红”与“白底”,我们是“黑”里透着“红”。道具是用卡纸自剪的荷叶,头上自做的小鱼,还有钓鱼竿、草帽、鱼篓,完全都是原生态。更“幸运”的是,我们抽到了第一个上台。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孩子们都非常紧张,尤其是前排的学生,站在台上的时候,绷着脸,动作也放不开。刚开始吟诵时,整体的声音非常小,只能看到嘴唇在动,慢慢的才大了起来。可刚有了一点状态,三首古诗已经吟诵完了,只能匆匆下台。

比赛完后,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因为比赛输了非常难过。但她认为,农村的孩子有这样的机会去到城里,和城里的孩子一起竞争,是一种必要的成长经历。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走出去,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可喜的是,自那之后,吟诵便在我们学校“火”了起来。

没有参加吟诵比赛的孩子也几乎都会吟诵《江南》、《小池》、《小儿垂钓》这三首诗。课余时,我总能听到有人在吟诵,就像随口哼曲儿一样。

于是从上个学期末开始,我们学校开展了吟诵兴趣课,每周一节课,由我这“现学现卖”的老师教。每次看到孩子们夸张地摇头自创吟诵调时,我的内心既幸福又感恩。

吟诵带给孩子们快乐,也给我带来欢乐。从好奇到感兴趣,再到现在的自己琢磨教学,我已经爱上了吟诵。在吟诵中,我和孩子们都开始回归自己的内心,寻找最重要的东西,属于我们自己的情感。

我坚信,孩子们和吟诵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正在路上。

责任编辑:南京朗诵网
上篇: 我喜欢诵读
下篇: 我与朗诵
南京朗诵网精彩视频推荐
黄河之水天上来 濮存昕朗诵
写给母亲 斯琴高娃朗诵(摘自朗读者)
我爱这土地 陈彼得朗诵
明月几时有 瞿弦和朗诵
孩子 请听我说 张家声朗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 徐涛朗诵 气势磅礴
瞿弦和朗诵《兰亭集序》
《将进酒》徐涛朗诵
Copyright © 2021-2024 南京朗诵网 1.0 All right reserved.
南京朗诵网,是由南京有声语言工作者建立的朗诵、朗读、配音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公益性平台,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您体会到有声语言的魅力。让我们一起用心朗诵、为爱发声。部分资源源自网络,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 QQ/微信:50050608(添加请备注“朗诵”)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用心朗诵 为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