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没有空调、电扇,但夏天一直是那么炎热。
农村的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树上的知了、溪沟的小鱼、田间的青蛙全部成了我们童年的玩伴。铁丝绕个圈绑在竹杆上套个塑料袋,就成了捉知了神器,用指甲去抠知了的腹部,它会一直叫一直叫,好玩极了。到了晚上,我们会在南瓜丛中寻找那闪闪的萤火虫,摘一根粗一点的葱,关在里面,看着它们一闪一闪。
午后时光,我们会在家等着那一声声棒冰的叫卖:「哎!!!棒冰一到白糖棒冰,棒冰一到赤豆棒冰」,于是我们会拿到老早准备好的一毛钱,赤着脚,踩着滚烫的石板路,飞奔出去,追求那一丝向往的冰凉,遇到运气好的,人家会把快融化的棒冰多送一支,那是难得的福利。可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等你跑出去慢一点的时候,人家叫卖的自行车骑远了,一下子见不到了,那酸爽让人不堪回首啊,只是一味的想哭,因为人家不一定还回来这个地方了,意味着今天吃不到了。
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饮料,供销社小卖部只有二种,一种小瓶的汽水,一种大瓶的汽酒,都是桔子味的。买回来在晚饭之前拎一桶井水,泡在里面,比现在的什么奶茶都要好喝。没有什么像样的菜,夏天基本就是自己家种一些蔬菜,外加浇了香油的倒笃菜,水蒸蛋这些,难得有荤菜,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幸福和心情。
傍晚的时候,有勤快的大人会提前去河埠,提水把路面喷湿,这样晚上会凉快一点,因为晚上的河埠是我们永远的休闲场所,天微暗,爷爷辈的邻居们都会背一个椅子,拿一个蒲扇,谈天说地,去总结一天的人生,那时候的人都比较和谐,一个河埠一群人,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故事,大人们在聊天,孩子们在嬉戏,玩出汗了去河边泡一泡,暑气全消了。有时候遇到突如其来的阵雨,大家就一哄而散,头顶扇子跑回家。
晚上的家里依旧是闷热的,床上的竹席都是发烫的,但大人小孩还是会挤在一张大床上,因为家里没有多余和床和房间,不过再热也抵挡不住孩子的睡意,但大人们都会用那一把大蒲扇一直摇动着,为孩子降温,习惯性的动作在他们睡着的时候还在摇动着,因为这是本能的爱。
那时候大家条件都差不多,难得有几家有个电视机,那可是非常豪华的电器了,有时候会把人家的堂前挤满,像现在的影厅一样,坐非常非常多的人,然后电视的情节就成了第二天乘凉的话题。
那时候的人们很单纯,就算在门口踩到鸡屎也不觉得脏,因为习惯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奶奶辈的老人慢慢都离开了我们的视线,爸爸妈妈辈的也都70以上了,童年成为了我们的向往和回忆,一排排的新农村别墅和高楼,终究淡化了我们对童年的记忆,曾经天真的我们终究也为了生活而劳碌奔波着,偶尔的回忆,让我们也回味着曾经粗布青衣的过往。
童年,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