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音演员的声音要不要有辨识度?
声音的辨识度也好、也不好,配音演员来到话筒前,应该是一个透明的存在,不应该成为观众和角色之间、甚至是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一道屏障。同理,对于演员来讲也应该是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演什么都还是自己。观众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才是演员,如果你辨识度高,说一个字大家就知道是谁了,那还怎么演呢?那些高超的演技派、脸特别熟的演员,得使出浑身解数去让观众相信一个故事,你看我第一眼是周迅、黄渤,但演着演着你信了我,我带你入戏了,这是我的高级。——姜广涛
原来有种老的艺术形式叫电影录音剪辑,因为广播流行,就把配音演员配好的台词拿到广播里放,一个顶一个。但是现在的影视剧,只听声音不看画面,会感觉像三两个人配的,因为声音太一致了,现在要贴同期、贴演员的脸不能有太明显的特点。而这也导致很多人拿没特点当好事。配《简·爱》罗切斯特的邱岳峰先生声音不好听,李扬的声音不好听,好多配音名家的声音都不好听,但是人家会用,决定能干这项工作的因素在于艺术领悟力,你能理解到,才能表达出来。你听国产动画片里的声音都特别好听,但永远是皮毛,并不能把台词的深意说出来。不过现在也有另一种趋势,很多演员愿意别人把自己声音听出来,以便揽活儿,因为竞争是个很现实的问题。——陈喆
2、非同龄人配音是否合适?
配音不一定非是同龄人,还是跟演员的语感有关。有的人物设定是10岁,但在电影里的表现张力和语言张力是10岁的人把握不了的。“椿”最早找过一个16岁女孩,后来又换了个30岁的,最后是我去录的。最早一版特别小女孩,但“椿”这个角色并非单纯的傻白甜,而真正16岁的女孩,在语言上可能又深沉不了。——季冠霖
所以说少年英才难求,不是所有人都能演《飘》和《哈姆雷特》,谁十几岁就经历这么多故事了?现在一些小花儿,真好看,全是胶原蛋白,但让她演特别深刻的角色,可能有人行,但是绝大部分人不行。选谁、不选谁,这就在于导演的权衡,其实做决定也不容易,不能一概而论就说他的方向是错的。——姜广涛
在美国,年龄对配音来说也不是问题。这一行没有性别或者年龄上的硬性规定,特别是在电视剧当中。举例来说,南茜·卡特莱特是位女性,她在《辛普森一家》中是给巴特·辛普森配音的。在电视剧中,由女性来给小男孩配音挺常见,因为如果电视剧很长寿,总有一天男孩会经历变声,他变声后的声音就不适合角色了。
而在电影中,通常会看到小男孩给小男孩配音,小女孩给小女孩配音。比如《玩具总动员》给安迪配音的男孩,后来几部续集一直是他,这样可以体现角色的延续性。在《海底总动员2》里,他们找到一个小孩子来给小时候的多莉配音,近期的其他动画电影里,制作团队也都尽量启用同龄演员来给角色配音,不过也并非绝对。——美国记者
3、配音导演权力有多大?
大部分配音导演都是根据片方、总导演的要求来组建班底,会找相对比较合适的声线给他们挑选。如果是国产原创动画,主角人选是片方决定,配音导演可以主导比较重要的角色、次要角色。而明星都是片方要求,包括价格都有宣发去谈。——黄莺
现在有的配音导演的地位相当于班主、群头而已,即我人脉广,多大腕儿、多小咖,都能找到,但在现场除了组织协调时间以外基本不说话,是导演在说戏,原因有:一怕得罪导演,万一意见不合,小船就翻了;二是他说演员压根不听,他30,演员60,听谁的?遇见脾气不好的,一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你才录了几年?三是很多配音导演属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自己懂却表达不出来。
至于“听谁的”,举《盗墓笔记》手游版试音的例子,我为吴邪一个角色就备了13个配音人选,逐行写出他们声音的特点,当片方或导演跟我的选择不一致时,我把这13个人的声音纵向比较、都打混,编上号,告诉他们谁适合录好人,谁录出来是坏小子,最后选择完毕,打开名单,原先片方最喜欢的人并没被选上,这叫以理服人。——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