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最好的发展,不是体现在它有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也不是表现在那些普通人一眼都看不明白的作用和操作,而是在于悄无声息地融入并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近年来,又一项技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那就是AI合成声音,既AI配音。
AI想必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人工智能的加入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每当人工智能进入到某一行业时,总会迎来很多褒贬不一的声音。如今,配音行业也迎来了人工智能的加入,那么这位新伙伴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环境?AI配音和目前的真人配音相比有什么优劣?还请随我一同分析。
目前国内的AI配音凭借着价格便宜、制作速度快的优势成为了一些纪录片制作商的宠儿。
正如之前一部纪录片《创新中国》里——世界首部利用AI合成声音完成配音的纪录片,就是运用AI制作的虚拟主播,再现了已经离世的主播李易的声音。
很多观众甚至没发现这个声音是由AI完成的,在纪录片后面的展示中才反应过来,不得不感慨AI配音能在配音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是有它的可取之处。
而纯人声配音,在AI的冲击下依旧能保持较大的市场规模,站稳自己的脚跟,这其中有它不可取代的理由。
相较于AI配音来说,纯人声配音对情绪把握更到位,就拿上面的《创新中国》纪录片来说,纪录片的旁白通常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述一段故事,因此配音不需要做过多的情绪变换,但细听AI配音,还是能听出很多不太自然的端倪。
一方面,AI配音难以应对较长和较复杂的文本。要播报的文本越长,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就越多,例如“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要是不行,干一行不行一行”这句话,现在的大多数AI配音程序,还没有聪明到根据上下文信息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中国汉字。
另一方面,就是AI配音被诟病的一个普遍因素——它的音调较为单调,听起来平淡无奇。通常我们在讲述故事时,或需激昂顿挫,或需低声轻语,这些都要配音者根据上下文的不同内容变化不同的语速,加以不同的情感,才能让听众“声临其境”。AI配音可以模拟主播正儿八经的腔调,但在一些细腻的文本上就难以达到真人配音的契合度。
虽然纯人声配音的价格比起AI配音较贵,但它能在沟通和交流中协调客户的特殊需求、一对一精准完成任务,这些都是AI配音难以媲美的,即使AI 在未来能发展到真假难辨的程度,它也依旧难以取代纯正的人声配音,因为AI 配音难以复刻人声的多样性,正是因为丰富多彩的声音、各不相同的声线,才能构建一个有声有色的社会。